【階級要流動,政黨也需要流動】
昨天參加一個講座,來自英國倫敦亞非學院Dafydd Fell教授闡述分享他對台灣小黨政治的分析,會後有幾個小心得:
1. 競選廣告-綠黨與綠社盟:
比較綠黨過去到現在的競選廣告,政黨形象與過去相比變得較鮮明、訴求清楚。在2016與社民黨合作政黨票得了2.5%。
❈綠黨2015.12月廣告
youtu.be/C9z6iaXqNao
2. 競選廣告-時代力量:
時代力量的廣告則是訴求非常鮮明,選民清楚地知道他們做了什麼(但值得注意的是,學運是臺灣社會集體意識的訴求,並非特定政黨努力的成果)。
❈時代力量2015.12月廣告(政黨票得票率為5%)。
youtu.be/O6p8i5Fx1Gg
3. 政黨與選民的連結:
政黨的生存之道,不外乎口號清楚簡潔,就像特教裡的繪本教學,不斷重複同一句型,讓孩子短短的一節課大概瞭解我要教的東西。因為選民沒有太多時間深入瞭解一個政黨,政黨也只會呈現他想讓你知道的部分。
4.明星加持、政治明星的產生:
說穿了就是曝光度,小黨沒錢沒資源,有這些東西加持,才能增快選民對你的認識。
5.面對轉變:
當小黨成為主流政黨時,是否能毋忘初衷?這沒肯定的答案,但很確定的是,需要不斷有新的政黨或是既有的小黨竄出頭,才會有轉變的機會。
階級要流動,政黨也需要流動。
#來自英國的台灣政治通-對話式論壇:台灣第三勢力的過去與未來
#綠黨 #時代力量